24小时咨询热线
15133896279 |
|
|
着装 婚丧嫁娶
由于自然、历史等诸方面原因,早期的野三坡经济和文化都相对落后,尤其是受到清王朝的歧视和压迫,文化受到很大的冲击,但值得庆幸的是,在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下,它仍保存了原始、奇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的民族风情。 比如说服饰:旧时三坡妇女梳发前面蓬起,后面用红头绳扎成圈形长籫,形若弯弓。扁簪八寸许,一般以银质打造成形似马兰花的样式,附有青蛇、蜈蚣、蝎子、壁虎和蟾蜍等图形,俗称五毒花。耳环每对重八钱。冬季上衣无领,下身有套裤,扎花裤腿,穿船形尖套鞋,缎面满绣锦文。男子多穿大襟风衣,内穿红肚兜、扎红腰带。考其来历,皆系明代遗风相沿所致。 曾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在开发旅游初期,将自己17岁出嫁时的娘家陪送的嫁妆——保存了57年、一斤多重的纯银首饰无偿地贡献出来。这套难得的首饰雕塑着五毒花纹图饰,形若弯弓、长约40厘米,戴在头上叮咚作响,即有别于其他少数民族的装饰,又不同于晚清、民国以来的汉族首饰,特别是头饰上面一件装饰物——一拉绳子,一只小猴就能爬出。这可能是三坡民间保存的唯一一件独有的首饰,文化大革命时期曾被作为“四旧”勒令交出,也有小贩闻听后出高价收买,老太太都没出手,一听说山区要办旅游,老太太毫不犹豫地将它奉献了出来。 婚嫁习俗也与外面多有不同。旧时三坡青年在订婚前,男方家长需带3斤酒、3斤肉和3斤面,由媒人领去女方家“下酒瓶”。如女方家长把礼物收下即表示同意,不收则事不成。结婚时,新郎先去姑娘家住一夜,第二天把姑娘娶走,迎娶无花轿和鼓手,以骡马鞭炮代之。新娘头蒙盖头,出家门即嚎陶大哭,直哭到村外,以表离乡(家)之情。姑娘要在婆家面壁3天不吃不喝再举行婚礼。 按照三坡的丧祭习俗,人死弥留之际不能躺在炕上,而是由子女扶坐在椅子上。死后,亲属烧纸并哭报“五道庙”。出殡时,妇女常以抓破脸血泪俱下来表示哀痛心切。 随着社会的进步、时代的变迁,野三坡人民的穿着打扮以及婚丧嫁娶习俗已经大不同往日,但是这种传统的文化永远不会在野三坡的历史中褪色、消失。
|